洛图科技《9月中国电视市场品牌月度出货数据》显示,当月中国电视市场出货量292.0万台,同比下滑8.5%,虽环比上涨17.3%,但这点回暖不过是“回光返照”。
洛图科技数据显示,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出货2389.5万台,同比下降2.5%,而纵观各大品牌表现,,这场传统家电的淘汰赛,正加速进入终局。
小米:不是跌出前三,是主动“战略调整”
小米9月出货约50万台,市占率17.1%,看似跌幅不大,但已跌出TOP3,被海信、TCL、创维三大传统巨头集体超越。这背后,不是销量崩盘,而是战略转型下的“主动收缩”。
近年来,小米电视已从“追求规模扩张”转向“技术深耕与价值提升”。卢伟冰多次强调:“大家电高端化,小米走得特别坚决。”这意味着,小米不再靠Redmi A系列这种“百元机”冲量,而是聚焦MiniLED、高刷新率、大师画质引擎等核心技术,向中高端市场突围。
但目前的问题在于:高端转型尚未完成,基本盘却已失守。在中低端市场,很多人转身投向了更具性价比的TCL雷鸟或海信vidda系。更致命的是,小米汽车SU7的热度并未有效反哺电视业务——买车的人没换电视,生态联动成了“单相思”。
小米想从“价格屠夫”变身“技术先锋”,但消费者还没准备好为它的“高端梦”买单。
华为:孤芳自赏,高端路线走到尽头
如果说小米是在转型阵痛,那华为就是“不温不火”。截至目前,华为智慧屏累计出货仅70万台,同比下滑,全年出货量预计不足百万,连市场前五都难进。
华为智慧屏坚持“小而高”策略,主打鸿蒙生态、分布式交互、智慧屏联动,产品体验无可挑剔。但问题也正出在这里——它太像一个“生态配件”,而非独立购买的电视。大多数用户只有在全套华为设备的前提下,才会考虑华为智慧屏,否则高昂的价格和封闭系统让人望而却步。
更讽刺的是,在MiniLED已成为主流的今天,华为仍未推出真正有竞争力的高端MiniLED机型,反观海信、TCL、小米等第一梯队品牌已将千级分区下探至6000元档。华为还在用“情怀”撑场子,市场早已向前狂奔。
头部垄断:海信、TCL、创维稳坐江山
与小米、华为的失速形成鲜明对比,海信、TCL、创维9月合计出货181万台,市占率达62.0%,同比仅微降0.5%,堪称“铁三角”牢不可破。
它们的成功在于:
技术落地快:MiniLED、4K/120Hz、HDMI 2.1全面普及;
渠道深挖底:线下门店覆盖县乡,安装售后响应迅速;
子品牌作战:雷鸟、酷开、VIDDA精准狙击互联网品牌。
尤其是海信,凭借E8N、U7系列在中高端市场的强势表现,持续收割消费升级需求;TCL则通过雷鸟抢占年轻群体;创维以高性价比稳住基本盘。三巨头已形成“围剿之势”,中小品牌毫无还手之力。
外资与二线品牌:集体边缘化
三星、索尼、夏普、飞利浦出货量仍维持在数万台级别,毫无起色。国产替代已成定局,外资在中低端拼不过性价比,在高端又缺乏创新,只能靠品牌溢价苟延残喘。
长虹、海尔、康佳合计出货44万台,同比下滑14.0%,品牌老化、产品陈旧、渠道萎缩,未来或将彻底退出主流竞争。
结语
第四季度本应是旺季,但洛图科技预测,受“国补限额”和“2024年高基数”影响,第四季度出货将迎来更大跌幅。小米跌出前三,华为难破百万,暴露了互联网品牌和高端路线的局限性。
当下,只有掌握核心技术、深耕渠道、具备全产业链能力的传统巨头,才能在这场寒冬中活到最后。电视行业没有奇迹,只有实力。谁还在靠情怀和生态讲故事,谁就注定被淘汰。
10倍杠杆炒股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